“奶粉门”再现:是旧病复发还是从未治愈
2009年的最后一天,来自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消息,让“三聚氰胺”的字眼再次拨动了公众的神经:上海熊猫乳品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而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阅读水煮三国:“汉献帝”推广不利 曹操营销“汉武帝”
百岁邵逸夫TVB卸任
各行业年终奖数目大曝光 2010年中国七大金饭碗行业华能国际挺进云南电力市场沃尔沃斯:百年老店终痴呆音乐营销“唱响”家居市场办公室白领的七大时髦职业病
这种事情要是搁在几年前,在媒体三天两头揭开的各种食品黑幕里,其实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奶粉门”之后,在中国乳业终于迎来全面复苏的语境里,却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刺目。虽然相比三鹿这样的大品牌,上海熊猫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是公众仍然有理由提出质疑和担忧:旧病复发的会只有上海熊猫乳品这样的小企业吗?我们还能否相信“奶粉门”之后的乳品企业诚信和食品安全监管?
就在20多天前,另一家小企业,陕西金桥乳业公司同样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上海熊猫和陕西金桥的问题奶粉,都是使用了当年遗留的含有三聚氰胺的有毒奶源所致。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当年添加三聚氰胺作为行业潜规则时,遗留下来的有毒奶源并没有得到彻底的销毁。相反,很大一部分仍可能存留于某些企业的库...
精彩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