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企业是一家生产保健品的小企业,该企业最近想在市场上推出其全心开发的一种美容保健酒,产品面对的主要顾客是中年女士,但女士喝酒的并不多,A企业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打广告来教育市场,同时还必须迅速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将货迅速的铺下去,这让他的资金链感到有点紧张。
由于对保健品的销售渠道状况并不是十分的了解,A企业找到了该区域市场的几家主要的保健品经销商,好说歹说将自己的产品摆在了人家的货架上,因为A产品是新品,一没品牌,二是产品质量也没有保证,风险很大,经销商不想受理,无奈,A企业只有先行赊销。所谓是强扭的瓜不甜,几个月下来,A产品市场走势一直是萎靡不振,产品堆在经销商仓库里蒙了一层灰,经销商没有看到希望,当然就无法回款了,这样A产品的以赊销来打开市场的美梦就此化为了泡影。
特邀嘉宾:
郑州大学教授: 刘春雄
李政权营销顾问工作室首席顾问:李政权
——观点对对碰:
坚决拒绝通路赊销
《赢周刊》:我们见过不少类似于A企业的案例,奢望以赊销奋力一搏来打开市场,结果受制于人,有苦难言,也见过不少销量已经做的很大的企业,突然有一天,就轰然倒塌了。我们发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自于企业的赊销。也难怪,赊销点扣的太紧,市场不仅展开的很慢,销量也难跟上去,赊销点放的太松,量放大了,但风险也加大了,一旦呆坏帐累积额过大,让企业资金链吃紧,企业就危险了。
因而,我们的企业在最初制定销售政策时,就应对赊销政策做出细致的规定,这种赊销政策的制定会涉及到企业的资金实力、市场支持力度、市场拓展目标等因素与赊销点大小的权衡,您能够就这种权衡谈一下您的真实体会吗?
刘春雄:首先站在我的立场我必须对你的一个观点予以纠正。
我个人对通路赊销的态度一贯很坚决:就是坚决拒绝赊销。但不赊销必须有办法解决销售问题,我对中小企业辅导比较多,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我认为A企业的核心问题还不是赊销的问题,而是这个高度细分化的产品是否真有生命力,因为传统观念很难把酒与美容联系上,教育消费者的任务太重。
《赢周刊》:您的意思是要不赊销?
刘春雄:也不能这么说。
其实,对终端的赊销,我还是赞成的,但坚决反对通路赊销。
对通路的赊销也许能让产品从自己的仓库转移到经销商的仓库,但赊销将会使以后的销售更困难。对经销商而言,赊销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难以把本来就难销售的产品卖出去,大不了以货不对路、质量有问题、政策力度不够等原因退回去。
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忠告所有营销人员:只有真金白银花钱进的货,经销商才会真正动脑筋去销售。否则,他将寝食难安。
《赢周刊》:通路赊销遗祸无穷,您能就这点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吗?
刘春雄:赊销表示经销商和业务员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而企业是不能让没有信心的经销商和业务员做销售的;赊销还可能使货物成为经销商的“人质”,逼着厂家做广告、给政策;赊销也还会使业务员把大量时间用于追讨货款,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做市场。
《赢周刊》:如果通路不赊销,我们企业的产品又如何能迅速的到达终端呢?特别是对于我们的中小企业。
刘春雄:有人认为只有强势企业才有资格拒绝赊销,而强势企业的回答通常是:正是因为不做赊销才成为强势企业,千万不要把逻辑关系搞颠倒了。
初涉营销,我就确立了对通路经销商的“二不谈原则”,即“价格不可谈判,付款条件不可谈判,其它都可以谈”。不谈付款条件就是不准赊销,越是没有市场地位越不准赊销,因为那将使自己更加没有市场地位。正是靠着这条理念,把很多入市之初没有谈判地位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12]下一页
上篇:
谈判还需桌外功
下篇:
联通首次确认引入iPhone 3月8日或最终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