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是利润来源,客户满意了,利润自然源源不断。真的是这样吗?企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花了很大力气,为每一个客户服务。但是,一年算下来,赚不到多少钱,甚至于赔钱赚吆喝。
怎么会这样?我们做得够好了,客户也不少了,利润怎么就不见长?
想不通?我们先来对客户做一个分析吧。
谁是上帝
很多人认为,客户都是上帝,要用最好的服务,让每个客户满意,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上帝。把资源消耗在每个客户上,并不经济。
瑞典银行曾经研究客户的存贷行为,把收入、利润跟成本作比较,发现20%的客户贡献了银行80%的利润资金,而大部分的客户并不具有可盈利性。
别的企业是不是这样呢?经济学家帕累托作了研究,他发现,世界上存在着“二八”规律: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80%的客户只创造了20%的利润。几乎所有企业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二八法则”一出来,很多企业才明白大部分的资源浪费了,浪费在无谓的客户上,所以才赚不到多少钱。只有20%的客户是上帝,我们要找出这些上帝,把资源聚焦在他们身上,才能获得80%的收益。
那么,我们要怎样辨识上帝?哪些客户是优质的?哪些客户是劣质?
看客户价值,价值高的是优质客户,价值低甚至没价值的是劣质客户。我们可以制订一些指标,来衡量他们的价值,比方说看消费金额,看消费频率,看忠诚度,看品牌影响价值、生命周期价值等等。
把客户的分出高低后,我们再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管理这些零散的客户资源。世界上大企业通用的模型是金字塔模型,把客户分为四个等级。
塔尖是最有价值客户(MVC),第二层是最具增长性客户(MGC),这两类客户大约占20%,是我们的上帝。第三层是低贡献客户(LVC),塔底是负值客户(BZ),这两类客户大约占80%,属于劣质客户。
[123]下一页
上篇:
从“小”开始,发现潜在客户
下篇:
大客户管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