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诊断:第一回 受命
0 ihunter 2011/12

李阳干过大学教师、做过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也曾经经历过期货经纪人的火狱般的历炼。在工作上,可谓波波折折,坎坷跌宕,但也许是因为早年某知名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基础,李阳对人生、对事业依然充满了热情与朝气,对新事物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向往,并且这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使他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具有一个男性的魅力。期间,他也曾期望着有自己的公司,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但辛苦筹建的公司不到半年,就因为人事关系的问题而迅速瓦解。不惑之年的李阳正为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感到困惑时,他高中时的女同学许爽找到他,希望他帮助自己建立国内市场。

中学时代的许爽早就有一个美女加才女的称号。但由于成分问题,许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毕业快二十年了,彼此之间缺少联系,但深存在记忆中的回忆是美好的。在许爽的眼中,李阳是个大才子,又长的仪表堂堂。许爽从心里欣赏他。特别是许爽失去了学习机会,她就特别羡慕李阳的学历。去年的一次高中同学会使他们又接上了联系。

许爽做的事业是一个流行饰品的生产和销售。她从最初与丈夫一起挑货郎担、摆地摊销售小饰物到利用乌达市场开设门市部承接外贸定单,开工厂加工饰品,生意一路发展,越做越大。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干脆在国内十几个商品流通的主要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门市部。好的门市部一年的销售收入竟然达到千万元以上。

许爽做的饰品可不同于国内传统的珠宝饰品。这种饰品的材料主要是采用纯银、水晶、亚克力、铜、布等材料,通过各种图案款式的变化来传递时尚和美感。国内市场上的时尚饰品价格多在十几元、几十元至一、两百元之间,美观、别致、时尚、价廉,是它们最大的特点。

正因为这类作为纯装饰意义的时尚饰品不仅可以紧密配合时装潮流的走向,及时反映时尚流行趋势,价格又便宜,所以特别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将流行饰品视为服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拥有多件时尚饰品,配合流行时装,不断更换款式。如此使时尚饰品拓展出一个不小的消费空间,成为消费热点。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时尚饰品越来越受到都市女性的青睐,像耳环、手镯、手链、项链、胸花、脚饰、腰饰等,都在不经意间显现在人们身上,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

聪明的许爽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佩戴首饰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保值进而转向为装点自己和美化生活。正因为如此,以前被人们认为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时尚饰品,如今却以其价廉物美吸引人们、特别是喜爱追求时尚的青年人的视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将不断提高,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镇居民在服装、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持续增长,许爽相信饰品在中国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许爽是个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人,她从市场上嗅到了饰品强劲的发展需求的气息。她觉得一个很大的机会正摆在她的面前。尽管目前她的国内门市部与外贸的生意一年能给她赚个几千万,尽管她并不缺钱,并且早已是资产上亿的富翁,但一种更大的抱负在她心中翻腾。她需要挑战,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她觉得外贸生意再好,无非也是在为人作嫁。她的工厂说白了,无非是人家的加工车间而已。而国内市场目前自己的产品还只是活跃在批发流通领域,产品通过批发渠道流散到全国各地,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品牌。特别来气的是,在许多大百货商场的饰品专柜上,她发现自己的产品被撕掉了标签,腰身一变,变成了别人的产品,产品身价则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一些号称是国外进口的饰品,产品质量也并不比自己家生产的好多少,价格却翻了几十倍。凭什么?就凭人家有响当当的品牌呀!许爽不服气,既然国内市场的需求形势这么好,自己也不缺投资的资本,产品质量在同行中也是顶刮刮的,凭什么不在国内市场做自己的品牌呢?!于是许爽想起了老同学李阳,许爽觉得与其在外面苦觅人才,还不如在关系圈中先搜罗人才。毕竟人才难找啊。与李阳彼此知根底,信任的基础比较好。

也许是大学时代彼此给对方留下的印象都十分的美好,特别是李阳正处于人生的转折关头,因此,两人一拍即合,李阳当下就接受了许爽的邀请。那一天,许爽邀请李阳到好月亮茶楼喝茶,这是他们第三次交流了。这一次他们交谈的话题已不是是否接受使命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国内市场的品牌开拓问题。

许爽觉得,自己原来的品牌说白了只是个商标而已。在批发流通领域名气很大,但在消费者眼中还只是个零。而且,由于在消费者眼中,批发市场的东西没有好东西,因此,这个商标也不响亮,如果要做品牌,还不如另起炉灶,重新树个品牌。因此,她想委托李阳做的就是这个新品牌的国内市场。

依据许爽的经验,卖产品首先是建网络。许爽自觉自己的成功与自己在国内批发市场建立直属的十几个门市部分不开。她十分羡慕那些拥有数千家专卖店的商家。听说象石头记这些品牌,其出身不过是人家产品的代理商,自己搞了一个商标后就转为OEM,让厂家贴她的牌子生产。她则专心专意做连锁店,结果短短的几年中在全国发展了上千家店。一直到市场做的很大后才再开工厂自己生产。多巧妙的思路啊。依此来看,当务之急,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在全国做网络。而至于这个销售网络的建立方法么,许爽不是特别清晰,但有两条,她是明确的:一是不能与现有的自己的十几个批发市场的门市部搅在一起。二是在终端必须也应该是开店。但如何能让自己的店迅速地在全国铺开呢?许爽想不明白。

[123456]下一页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营销生产率--重塑营销的价值
下篇: 终端致“败”--企业对终端认识的8大误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