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营销方面,《十面埋伏》依然只集中在银幕营销的范围,非银幕营销几乎看不到任何举措。这与去年《手机》相比都显得逊色不少,毕竟《手机》通过企业赞助、音像版权、销售电视播映权、贴片广告收入就已经收回前期投资;对于一个投资将近3亿元的电影,仅仅依靠票房收入是非常危险的,虽然近日媒体报道《十面埋伏》的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但与前期投资成本和《英雄》的票房收入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好莱坞的电影营销是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方法,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这“五位一体”的营销构架。
张艺谋一贯将电影当做产品,擅长用营销的手段对影片进行全方位的传播推广。公关炒作和制造新闻热点是张艺谋的强项。回顾《十面埋伏》的公关炒作之路,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炒作的重点是梅艳芳,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炒作的成分大过对梅艳芳的“执着”。接下来,关于《十面埋伏》是否参加戛纳电影节、争夺奥斯卡又成为娱乐新闻中的焦点。事后再看这张营销牌,也不过是无事借势而已。第三阶段就是临门一脚的首映典礼,与电影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刀郎和梅艳芳“现身”舞台再次成为炒作的热点。由此,《十面埋伏》步步为营的营销战术终于吊足观众的胃口,于是观众带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态步入影院。应该说,《十面埋伏》的发行营销初步获得了成功。
感觉上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似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营销上,却忽略了营销4P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产品。我们可以感觉到《十面埋伏》整个营销过程可谓处处“埋伏”,选择的新闻点统统与电影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明星选秀、国际导演的招牌、作古的明星、进军国际市场、神秘歌手现身、聘请国外歌星演唱片尾曲统统都可以成为每个营销环节中可以轻松调动的炒作素材,而这些元素又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影片对人们的吸引。但事后看来,这些噱头都无益于影片的质量,只不过是增加人们关注《十面埋伏》的谈资而已。从这个层面看,《十面埋伏》就是一锤子买卖,埋葬掉的是张艺谋的口碑和品牌,也让观众开始理智起来,对这种所谓的“盛事营销”保持警惕。
把电影当做产品来经营,投入的巨额成本就要从市场收回,必然会给后期的电影发行和放映造成压力。《十面埋伏》一个拷贝50万元的天价,固然可以让出品方收回投资,但风险却转移到电影院身上,而高票价又将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挡在门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提出看法:谨防大规模宣传变成一种短期行为,观众感觉受了欺骗,而电影院也挣不到钱,这对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都是不利的。
上篇:
第二次营销危机诊断
下篇:
啤酒市场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
1 这个公众号运营凭借两篇”转发”爆文涨粉3... 2 末那大叔创始人:350万粉丝大号如何抓热点生产1000万+爆文? 3 这50个网络广告文案好棒,我希望能写出这样有共鸣的好文案! 4 详细讲述猫眼电影UGC内容玩法:分析思路、运营策略和具体措施 5 微信公众号想提升粉丝互动可以策划哪种类型的活动? 6 移动APP应用运营推广模式_全面讲解什么是AARRR模型? 7 一条广告收入过万的娱乐类微信公众号是如何运营的? 8 短视频运营案例:解读5类成功短视频自媒体的运营套路 9 从“罗尔事件”看穿P2P营销三大“假面” 10 案例解读 | 影响互联网行业的十大经典商战运营案例 11 史上最实用的产品运营知识总结 12 从300到300万,一个远程外包团队的发展历程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