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背后的城市营销
0 ihunter 2014/05

旅游篇

关键词

原生化

点评:自打《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之后,黄馍馍、旺顺阁都成了植入营销的成功品牌,如今各地方旅游资源同质化非常严重,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除了准确地定位自己,还需要把这种定位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出去并深入人心。由此,宜春的做法不失为另一条新营销路径的探索。在原生营销和原生广告越来越走红的当下,新鲜创意才是最重要的。

“十一”黄金周之前,一部纪录电影在央视十套悄然播出。在这部名为《禅境宜春》的记录电影是由宜春市人民政府、中央新影集团联合出品,是我国第一部以禅为主题的纪录电影。

对于一个游客而言,想到一个城市首先呈现出来的印象和画面,可能就是这个城市定位的核心了。近期在央视上映的纪录影片《禅境宜春》,对禅宗的文化传承做了创新性的的诠释,不仅将延续千年的公案故事娓娓道来,也把禅宗与宜春人的精神、与宜春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宜春能成为禅宗圣地的文化基因。

“宜春为什么是禅宗圣地,不仅源自历史,也来自传承。制定这一定位我们没有选择,这是宜春千百年来文化遗产与沉淀。”宜春旅游局雷恩奇表示。

尽管宜春有最著名明月山风光,自古被誉为“江右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但是宜春旅游一直缺少一个整体的文化包装和主题。而随着纪录电影《禅境宜春》的拍摄和播出,宜春旅游定位已经清晰出炉:禅宗圣地。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纪录片效应逐渐发酵,利用纪录片进行城市定位及营销是个不错的方式。“十一”黄金周将至,看到纪录片“说走就走”的人群恐怕不会少。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宜春就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月亮文化节,将中秋拜月、火龙追月、放荷花灯等传统习俗以创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宜春“月亮之都”形象相契合,进一步发扬传播了宜春文化与特色。

纪录片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之后,宜春旅游要做的就是延伸产品的开发。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规划建设十四个文化产业园区,宜春花卉园艺博览园、明月山天工开物园、禅都文化博览园、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发展六大文化产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印刷发行业、文化服务业、艺术品生产、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与服务业。

“随着《禅境宜春》的传播,将为宜春向文化旅游城市转型的整体战略规划创造良好契机,反映城市内涵,提高城市吸引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宜春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和辐射其他产业的发展。”雷恩奇表示。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起底电影发行互联网化五大模式
下篇: 自拍照的广告价值几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