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按计划行动,实现目标。及时纠偏,全程监控。
在新品上市执行、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如上节所言对销量数字的追踪,可以迅速发现问题和异常迹象。但市场千差万别,单纯看销量数字往往只能发现问题存在而无法往往给出问题结论。而对这些问题和异常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就要靠对新品上市阶段过程指标及市场现象的追踪,才能更全面的解读销量异常背后隐藏的问题实质,从而寻找解决方案。
新品上市要追踪的过程指标和市场表现包括:新品的各渠道铺货率变化、新品各渠道生动化表现、新品的价格是否稳定而且有优势、竞品在铺货/价格/生动化/促销/广告等方面有什么动作以及消费者对新品的接受程度。
对过程指标和市场表现的追踪其数字来源要比销量追踪困难的多,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做全面的调查、采样、数据汇总工作。大多中小内资企业老总“不屑于”做,他们会说:“铺货率高不高、价格稳不稳我开车下去兜一圈就知道了,干嘛要这么吃力去算数字”。实际上不管大/中/小企业对这些指标进行客观的数据调查,至少可起到以下作用:
1、对市场覆盖面较大的企业,领导不可能去全面实地走访,让市调人员作适度的、相对广泛的数据采样分析,至少可以给领导的一线体会和主观判断做个佐证。如果市调结果与你的想法相违,不妨先别急着下结论,再亲自进行更大范围的一线观察,同时让市调人员进一步调查确认他们的市调结果。
2、对铺货率生动化等过程指标的调查,实际上在不断给业务人员“施加压力”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去努力做好这些指标——没有这些过程做后盾,新品上市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3、领导不可能天天泡在一线市场走访,而市调人员对竞品动态、消费者接受程度的调查可起到领导“耳目”的作用,帮助领导快速反应,定出防御措施和产品改良决策。
一、铺货
要想新品卖的好,先得让新品能被消费者看的到、买的到,铺货率和终端表现的提升是新品上市最最基础的动作,是一切促销、广告策略的前提。
在具体追踪指标上要知道新品上市铺货率是随时间阶梯递增的,所以,要追踪初期铺货率、中期铺货率和最终铺货率。例如分别追踪前10天,前20天,第1个月,第2个月,直到第6个月的各阶段的铺货率。
在铺货率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数字的真实可信度,让各区销售人员自己报铺货率往往会有水份,所以最好用总部人员亲自调查、高层经理复核严惩谎报现象的手段提高信息准确率。另外运用第三方(各地聘请工读生)调查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常用的铺货率调查方法如下:
1、数据收集。
总公司专人(多为企划人员)专门负责推动铺货率的采集工作。根据产品上市进度,实施各阶段的铺货率市调。
注意事项:
·各城市抽检铺货率时,注意在城东、西、南、北、中分散抽样、执行逢三抽一的市调方法,尽可能使样本点更有代表性;
·工读生市调要确保工读生的名单不被销售人员知道,以免舞弊;给工读生培训必要的调查方法;严格要求调查结果的真实可信度、及时对工读生市调结果抽检复核,对假报现象予以重罚(如果发现一个店不真实当月酬劳减半)。
·各地市调数据的统计录入要准确快速,及时上交给公司领导并抄送当区销售主管、经理。
2、表格使用。
表格作用:
·该表为分渠道追踪上市铺货状况的标准表格。在前10、20天(不含整月)的铺货率统计指标以各渠道销货家数除以该渠道总店数为准。月度以铺货率调查结果为准。
通过上述数据可实施的管理:
·通过计算可知:一个地区各上市阶段铺货率达成差异,具体未完成铺货的店数。
·通过对整体新品铺货率进度的掌握和新品销量的对比,发现问题。如:
铺货率进度一直缓慢——产品的铺货率价格、政策及人员激励政策需要加强;
新品销量进展迅速,但铺货率进展缓慢——可能出现通路库存过大现象,要立即减缓给经销商压货做促销帮经销商和二批进行分销,提高铺货率消化库存。
零店铺货率在第2个月开始下降——可能是竞品反击的原因,也可能是本品的消费者促销没跟上,拉力不足,铺货率做上去又很快下来(零店老板不愿二次进货),要据此方向进一步探讨、制定应对策略。
·发现铺货未达成渠道及区域市场,查明原因。例如:在大多数市场完成铺货的情况下,有一地区铺货率未达成,则说明该地区市场有异常动态或负责业代铺货作业不力。而一个区域内,有一个渠道铺货未达成,其他均达成时,说明新品在该渠道遇到障碍或负责该渠道的业代工作有问题。
·分析新品各渠道铺货率达成及销售占比,修正单品项(新品各口味)铺货率提升指标发现潜力最大的品项&渠道,调整品项&渠道侧重点。
如:
发现该产品在学校渠道铺货进展快,则加大学校渠道铺货促销力度,做为新品上市的一个渠道切入点。
发现新品中的橙味品项在各地铺货、回转较好,则确定橙味为主打口味——要求各地迅速提高橙味铺货率、排面和销量,以期用橙味迅速占领市场、再逐渐带动其他口味销售。
·与竞品的铺货率进行对比,分析优势与劣势。结合竞品铺货率现状,设定高于主力竞品的铺货率指标,使产品上市后能够形成铺货优势,创造优于竞品的销售机会。例如:
在山西市场市调发现有一种零售价一元的美味肉蓉面的铺货率极高,说明该市场一元钱的方便面市场是主流,本公司此次推的新品零售价格0.8元——1元,相较肉蓉面有价格优势(克重口味无劣势),前期铺货也较受欢迎,市场机会很大,故调整山西的促销政策,大力铺货,铺货率目标80%以上,切分肉蓉面的市场。
二、生动化
尤其对快速消费品而言,生动化是最重要的行销手段,产品能否占据更大的货架直接决定着产品销量。零店的生动化要求相对简单,主要考核 POP和产品陈列位置 ,产品陈列排面一般会随铺货率增长而上升。商超、批发生动化要求相对较高,具体追踪方向包括排面数、特殊陈列、堆头面积、POP及条幅等助陈物的数量。
1、数据收集。
锁定主竞品(领导品牌),各地市场抽查,访员进店统计本品及竞品的排面数、特殊陈列数字、助陈物数字汇总。以主竞品的生动化数字为样板,对比本品生动化达成情况寻找差距。
2、表单使用。
通过上述数据可实施的管理:
·对比分析本品及竞品生动化数据,结合新品上市后销售情况,寻找本品在各渠道市场表现上的差距与机会
发现本品在批市的堆箱、POP数字远小于竞品——立即执行批发市场堆箱陈列奖励活动进行补救;
发现本品在商超渠道堆头数不占优势——策划全国市场买赠活动,以此活动为主题,展开商超生动化攻势。
·帮助各区主管认识工作失误
如:A地新品推广业绩疲软,生动化统计结果证明该市场的商超渠道本品排面数为竞品的1/4——这样的市场表现怎么可能有好的销量!
·通过几次生动化追踪结果的纵向对比发现竞品动态
如:统计显示竞品X在3个月内超市堆头及排面数不断增加,成为我公司超市渠道新品推广的一大障碍——本品应当采取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并加大陈列费用投入挤强市场。
·横向分析各品牌各渠道表现、判断竞品的渠道策略重点,考量新品渠道调整方向;
例如:
新品在B省上市后,商超作为重点渠道给予大量投入。很快,新品在生动化及销量等方面均超过竞品H,H在商超销量有萎缩趋势。原因有新品的广告促销攻势猛烈,使商超消费购买首先发生转换,新品大受青睐,消费者采购踊跃。然而,月底市场总结时,发现H的总体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调出生动化追踪记录,得知H已开始在商超减量供货,其业代拜访商超的频次减少一半,同时停止商超促销活动。横向分析零售及批发环节,H开始实施批发15+1、零店1箱+3包的促销政策,促使批发走货加快,零店铺货率上升。一切迹象表明,H调整B省市场的渠道策略,已将工作重点从商超暂时转移到零售和批发上来,加大了零售和批发的促销力度,力求稳住B省市场总体销量。
根据分析,制定如下对策:
·B省市场竞品H撤离商超为暂时性策略,本品应继续保持商超各项工作力度,巩固销量及生动化成果并不断提升。
·批发开展为期3个月的堆箱陈列活动,并签订活动期间唯一堆箱举办协议,阻击H的批发攻势。
·展开零店陈列奖励活动,先为期1个月,要求新品全品项陈列,一方面补强铺货率,另一方面阻击H的零店销售。
三、价格
价格与利润密切相关,是推动产品销售的动力。不仅关系到厂家,更关系到通路和消费者。新品的通路价格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厂家是否有足够的利润和操作空间,关系到经销商、批发户和零售店卖本品是否能够比竞品更挣钱,关系到消费者是否买得起乐得买,进而影响到铺货、促销等其它上市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竞品的价格调整是新品上市必须及时应对的竞争要素,因而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成为新品上市成功的关键。
1、数据收集
1)实施新品上市的月度零售店调查和批发市场调查,以问卷方式收集零售店和批发户进、出货价格,以及竞品相关价格。
2)由销售部提供本品及竞品的各阶进出货价格,结合走访进行验证。
2、表格作用。如表:
指标说明:
·最高价:市场上本品在该渠道销售的最高价格
·最低价:市场上本品在该渠道销售的最低价格
·最大数:市场上本品在该渠道销售的主流价格
·最高价占比计算,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新产品最高售价的店数,除以抽检该类渠道总店数。
·最低价占比的计算,新产品最低售价的店数除以抽检该类渠道总店数。
·最大数占比的计算:新产品最大数店数除以抽检该类渠道总店数。
本表格使用:
·通过此表可直接知道:一个地区各渠道的进出货价格及价格分布状况,主流价格价位及占比,以及竞品的价格组合状况。通过计算可知:一个地区各渠道的利润状况及与竞品各阶利润对比状况,是否有优势。
·当最大数价格与计划价格相吻合时,是最好的市场价格状况,而且最大数越大,价格越稳定。最高/低价一般高/低于设定价格,如果最高/低价占比较大,则说明市场部分售点价格偏高/低,该区域价格控制存在问题。当最高/低价占比过大(几乎成了最大数占比),则市场价格畸形,需迅速进行价格控制。
通过上述数据可实施的管理:
·通过区域市场间单品项横向对比,找出最大数价格,以上市计划价格为准绳,有效实施价格管控,确保新品价格良性波动。提醒价格较不稳定地区,加强价格管控,并设定具体目标。
例如:
通过追踪发现零售店价格过高,可加大面向批发户和经销商的促销赠品力度,引导批发出货价格下降,同时在零店张贴有新品建议价的POP形成行情价。或随产品附带赠品,使产品实际单价下降。
4、消费者的原有消费是否有所改变?如果发现未能形成大幅度的品牌转换,也就是说新产品未被目标顾客所接受,则预计的市场份额很难按期得到,造成销售滞缓;
5、销售较差地区竞品是否有反击动作?如果发现竞品迅速加大通路促销力度,展开抢占通路仓库行动,一方面竞品通路经营利润增加,另一方面又对本品形成通路上的有力阻击,而这些市场本品未及时采取行动,应对竞品的一系列手段,造成本品相对利润降低,部分市场走货趋缓。
魏庆先生独创“理念到动作” 培训风格, 先后为可口可乐公司、伊莱克斯电器、美国华纳糖果、河北华龙集团、美的集团、康佳集团、科龙集团、南顺香港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东鹏陶瓷、海天味业、思念集团、南方黑五类食品广东华帝集团 、广东梅山酵母、弗兰卡中国有限公司等等国内近百家企业提供实战营销培训服务。明确提出“客户不满意,不收任何费用的培训质量承诺”。曾任可口可乐公司、顶新国际集团等知名企业销售经理、品牌经理、销售总监等职。先后在《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商界》《中国商贸》 等权威实战营销刊物上发表营销论文及出版专著70余万字,专著《经销商完全手册》被娃哈哈集团、完达山集团、香港加加酱油等知名企业收录为内训教材。独立领衔操作河北华龙集团2002年终端销售管理/培训体系建立咨询项目、并深入一线辅导企业实施。了解魏庆先生可登陆网站:http://www.xmfv.com,或发电子邮件:head-to-hand@sohu.com、head-to-hand@head-to-hand.com与魏庆先生互动。
上篇:
为厂家做嫁衣
下篇:
泰勒制在生鲜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