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西瓜,两种卖法
0 ihunter 2011/12
复天,在小区前面有很多卖西瓜的车,我喜欢路过时顺便带一只瓜回家,与水果店里的瓜相比,这里卖的价格实惠的多。有一天买了一只瓜,掂在手里感觉份量实在不对,就问瓜赎:份量够不够?瓜赎说:够。我说:我到其它地方称一称,如果不够的话你要赔10倍噢!瓜赎看我态度坚定,就改口说:如果想够份量,价格就要调整。我问怎么调整?瓜赎说:够份量1元1斤,不够份量7毛1斤。我说按够份量称。按份量一称,结果同样一只西瓜,7毛钱1斤要付5块6毛,够份量称只要付4元8毛!

我想一个夏天,瓜赎碰到象我这样的顾客不会太多,不然他们早已消失了,因为知道这个密秘后,我就不在瓜赎那里买瓜了,就改到水果店里去买了。每天经过那里时,他们的生意依旧是生意火爆,依旧在那里叫喊着他们那所谓价廉物美的西瓜。

存在就有道理,这些瓜赎之所以能生活得有滋有味,还是有他们的市场。后来我找一个瓜赎聊,他向我介绍了他的经营哲学。他说象你这种有生活经验的我们一般份量少扣点,这样不大容易被发现,不过象你这样有生活经验的比较少,来这里买的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手感没有那么好,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看价格实惠就乐意到我们这里买。

“从南京从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是小时经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从营销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了解、市场信息的了解一般来说没有经营者撑握的多,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解释就是“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不但对产品、市场了解的比消费者,而且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可能了解的也比消费者多,他们见多了,常见的消费心理、行为、疑问,他们一归纳,就会总结出几句有针对性的应对话术,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话术很有实战性和实效性!

价格战是中国企业最擅长使用的一个营销战术,格兰仕、神舟甚至把其上升到营销战略高度,并且战果非凡。在瓜赎这里我领略了另一种价格战的魅力,不过这种偷梁换柱的价格战变了相走了调,有失商业道德,但这依然有市场,估计在一个阶段还会长期存,这就是市场现实。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户外运动服装,何时可以做大?
下篇: 国家控烟与消费税政策下的烟草营销出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