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才是真正持久的传播力量
0 ihunter 2010/04

  任何事业都需要传播,任何业务都需要首先让人知道,据简单统计,中国职业讲师群体估计近20000人(不包括院校老师),比5年前估计翻了6-8倍,有些人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受人尊重,收入也不错,不约而同的跨入这个门槛,这是好事,不过,有的人为了早成名,热衷包装,出书,出光盘、到处去试讲,上论坛、去演讲、上电视,于是培训行业一下子催生很多“大师”,确实有人很有实力,确实也有人在浑水摸鱼。上次就有朋友议论,说某人在3年前还只是自己手下的一个业务员,但最近一下子成了大师了,宣传的很猛,正在全国巡回演讲呢,我听了失语。

 前一阵在重庆授课,举办单位与我交流,一位来自台湾的心理学,NLP大师,课堂授课,一节课下来,学员居然听不懂,在与老师讨论过程中,老师云,学员悟性不够,一天课程结束后,情况没有明显改变,终于客户不得不决定,次日的课程停止下来。  一个课程,不管是老师讲得不到位,还是学员悟性不够,均说明双方的“匹配”出了问题,或是内容不符,或是方法不当,或是学员习惯不好,这些东西要恰当应对,确实需要很好的功力,特别是专业度、敬业精神,缺一不可!  就我所知,刚才提到的老师是在大陆经营多年的人士,按常理来看,本不应出现如此情形,从举办单位的语气来看,对方的认定是,该老师是否有“南郭先生”之嫌?。 我们都知道,从2008年开始,培训市场开始逐渐懂得“冷静”,09年更是如此,能够在寒冬里拿出资源举办培训,一波接一波,本身难能可贵,当然首重效果,企业变得更加理性,我们可以断言,靠“忽悠”大行其道的历史很快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征战市场多年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尚且遭遇严峻的挑战,可想而知,教学是多么严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功力、资历与应变能力是难于长久在培训市场行走的,难怪有企业感慨说,一个培训师“流行”于世的时间一般都只有两年,我认为,两年时间,基本上是一个老师到底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可以被市场认定的时间,如果两年以后就下去了,即使你的名声很大,成了“大师”,市场可能可以容忍的空间也不大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会定期收到某些“大师”或其助理不断发来的“个人介绍及课程大纲”,密度之高,甚至不到2个月发一次的都有,这不得不令我们怀疑,这个大师的市场知名度很高,市场认可度到底怎么样呢?我个人以为,一个具正优秀具有良好口碑的老师是不应该存在市场认可度的问题的,如果这个老师名气越大,就应该反思市场认可度是否出了问题,而不是继续靠不断发送邮件及夸口的宣传来负向强化可能不佳的市场认可度。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人力资源管理之如何留住你的员工
下篇: 如何让组织充满活力(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