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杜非:卷土重来 职业经理人的二次创业
0 ihunter 2011/05

 

【派商访谈】2011年3月份环球企业家的一份报道《红孩子的噩梦》,有关高管内部的政治斗争,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抗似乎在证明红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事实真是如此吗?2011年5月中旬红孩子CEO徐沛欣和负责线上业务总经理杜非等人都飞赴美国,洽谈新一轮融资事宜,并有确切消息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红孩子没事了吗?红孩子不是快要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吗?红孩子是走过很多弯路,但是2010年超过8亿的营收,尤其是线上业务三倍以上的增长蔚为让人瞩目。客观评价,红孩子就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在母婴的细分市场里面一直都是老大。派代网带你重新走进红孩子,了解过去的几年里走了哪些弯路,又积累了哪些经验?职业经理人如何二次创业重塑这家昔日辉煌的电商。

【红孩子网上商城总经理杜非】

2011年线上,10亿以上营收目标

红孩子成立于2004年6月,由徐沛欣,李阳、王爽夫妇几人共同创办,定位于母婴垂直领域。全公司1000多人的团队,其中65%是仓储物流部门,而负责网上业务有100多人。红孩子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目录销售和网上销售(Redbaby和Bingo)两部分。网站的用户规模400万,新用户成本50元每个,活跃用户每月购买1.75次,目前日均订单量过万单,4月份的营收环比增长3倍达到4000万。而在2010年网站总营收为6亿元,目录营收为9亿。其中,母婴类产品营收为9.6亿元,非母婴类产品为5.4亿元,70%营收来自11个直配城市。红孩子是中国最早做自建物流的电子商务公司,在2008年目录销售就达到了10亿元最热门电商,走过哪些弯路?

杜非,十年慧聪,四年红孩子

杜非,红孩子线上业务的总经理,负责redbaby和bingo两个红孩子线上业务网站。1996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政府做审计,很快离开并进入慧聪。在慧聪呆了近十年,主要从事研究分析工作,后在徐沛欣的诱惑下来到了北京。但怎么也不加入红孩子,于是徐沛欣给了他一笔资金做B2C创业。但就在网站上线的时候,被红孩子收购了,从那会开始杜非就加入了红孩子,主要负责采购部分的工作。2009年底红孩子宣布转型做真正的线上电子商务,2010年初杜非开始全面接手一直不太受到重视的线上业务。而在2010年里,线上业务不负众望实现了三倍以上的增长达到了4亿元,并且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继续保持3倍以上的增长,4月份营收4000万以上。

杜非,是军人家庭背景,习惯雷厉风行的管理。如军人一样的背靠背管理原理,一次一个三人小团队,两个团队成员提交了辞职书,杜非让他们叫来团队长,并让团队长一并提交辞职书。而后来这两个团队成员知道了,希望继续留在红孩子,但杜非还是让这两位员工辞职了。为什么会如此?在杜非看来,作为一个小团队,团队成员要离职,团队长肯定有问题,即使给团队长配新的成员也未必会做好,而且风险成本太高,所以团队长必须为错误承担责任。这在整个红孩子的管理体系里也是一样的,但凡考核赏罚,团队长做的好能够多拿奖金,做不好团队成员罚200,团队长就会罚500。至于为何最后还是让两个团队成员辞职,因为他们并没有相信红孩子,相信团队能够解决问题。商场如战场,团队是背靠背合作作战,没有信任怎么可能做好。

同时管理两个网站,不同定位的网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Redbaby完全是母婴领域,binggo而是泛女性用品的领域。杜非自己承认并不知道如何具体操盘营销、设计,但相信自己的团队。自己会充分的授权给自己下面团队,给他们去尝试,不同的在于我会用一系列的指标去考核。每次开会不过15分钟,讨论都是非常直接的,为什么流量少了,为什么转化率变低了,不会有太多的废话。不需要我很强,但是我会看后台的数据,发现有异常直接找来相应的负责人,问为什么?怎么办?什么时候解决?从某个层面来说,红孩子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线上团队。

物流,伤不起

术业有专攻,红孩子从2004创业伊始就开始了自建仓储物流,目前在主要的11个城市有自己的配送队伍,覆盖了自己70%以上的市场。为什么选择,一方面是没有第三方提供符合要求的配送,一方面也是第三方的成本太高。但是自建仓储物流,自己配送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交通事故带来的员工伤亡,商品被城管扣押,甚至还有出现过车和人都被扣押,这样的事情每天每月都有。自建配送队伍的苦,并非一句话能够说清。杜非坦言,红孩子自建配送队伍是特定环境下不得已的做法,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达,其实不是谁都有必要去做。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一旦介入就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所以从红孩子目前的策略是聚焦于仓储环节,而不是配送环节,该交给第三方的还是让第三方去解决。

 

解决供应链和系统,红孩子沉默的两年在做什么?

事实上,到2008年的时候红孩子DM的营收就有10亿,为何到了2010年反倒跌倒8亿,而且其中一半还是线上业务的。红孩子DM发行量最大的时候有100万册每期,而现在只剩下30万册。为什么沉默了两年,而这两年里又做了什么?

的确,红孩子错过了两年。因为在2006年和2007年的时候,最火热的电商是红孩子而不是京东商城。当时红孩子DM业务增长很快,扩品类,通过银行合作最快也有就做到一个月过亿的销售。后来发现有问题,这不能解决核心竞争力。但随着业务的扩张,发现除了问题,供应链和系统的问题。供应商可以供货,当时达不到一个战略合作的层面。所以我们返回去重新梳理供应商,与品牌商直接对接。红孩子很早就建了自己的网站,居然有11个之多,而且还每个网站的商品还不一样,除了针对北京用户的商品会多一些,其他地方用户选择并不多。除此之外,做促销根本就不知道毛利多少,净利润多少,赚了还是亏了,什么都不知道。所以2008年的时候,红孩子引入了SAP,做自己的系统改造。这也是为什么在2010年选择转型之后,红孩子线上业务实现快速的成长,这与供应链和系统的全面提升有关。

当然两年很长,对于国内日异月新的电子商务市场,一家企业又有多少个两年。在这两年里也走了一些弯路,现在重新来审视一些尝试,重新来定位自己,少一些浮躁更多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Redbaby和Bingo,是怎么回事?

Redbaby和Bingo并不冲突,redbaby专注于母婴领域,也就是红孩子一直在做的。而为什么单独做binggo,并且独立出来,因为红孩子原来业务的会员小孩子已经长大了,原来的母婴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这些目标用户的需求。所以bingo是针对这部分女性用户的,88%都是女性用户。红孩子用户的粘性很高,因为她们之前信任红孩子,把采购自己孩子吃的东西交给你。这部分用户是非常宝贵的,而在新的网站上线后,这些用户从DM转化到线上也非常快。这也是为什么红孩子的线上业务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之一。此次,我们去美国谈融资,投资方很快就理解了,因为美国本土就有很类似成功案例,并不矛盾。

投资者与红孩子高管层,职业经理人的二次创业

的确,外界关于红孩子的传言比较多。3月份环球企业家的那篇报道,在我们内部人看来都觉得比较惊讶。当然,我们要承认自己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但肯定不像文章所说的那样。首先投资人,或者股东不干涉红孩子的具体运营,董事会一年也就开那么几次,而日常的运营会是非常多的。其次职业经理人的引进,主要也是红孩子管理层自己在做的,因为红孩子在发现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之后,就会到传统零售行业里面挖自己需要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有利益冲突,原有的创始人团队在业务的变革中流失了,的确很遗憾。其三大家对职业经理人有一定的误解,我本人就是职业经理人,而且目前管理团队也是抱着二次创业在做事。徐沛欣是没有拿工资的,我们职业经理人拿的也不多,现在涨了一些,头两年也就月薪万元左右。

术业有专攻,不会做自有品牌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地震,到处抢购奶粉。当然红孩子也出现了,但是我们打电话明确告知用户,希望不必要囤积。虽然短期能够拉高红孩子的销量,但并非好事,因为一次囤积就会减少下单次数,这并不是红孩子想看到的。至于是否会选择做自有品牌,显然是不大可能。虽然有很多供应商告诉我们做自有品牌毛利更高,但奶粉这些东西是吃到嘴里的,红孩子不会去做自己不擅长的。而且细分来看,奶粉这东西,不管用户有钱没钱都是买进口的那几大牌子。红孩子要提高毛利有多种办法,在供应链上努力,提高6到7个点的毛利是很容易的。而且,红孩子在奶粉一些细分产品里面已经是国内最的单一零售商。因为在沃尔玛这样的大卖场,这些品类是很小,所以反倒红孩子能够做的更好,能够与品牌商实现更好的合作。所以这两年来的沉淀,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的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2011,红孩子卷土重来

2010年,线上业务实现了三倍以上的增长,并占到了一半以上的销量。在内部中,我是全权负责线上业务的,而管理层的80%精力也在线上业务上,2011年线上业务达到10亿以上并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所以2011年,技术人员希望达到200到300人,其他200人到300人,总共500到600人的团队。从2009年底正式转型开始,红孩子的业务已经很明朗了。不管怎么说,在母婴垂直领域红孩子的经验是最丰富的,也拥有目前国内粘性最高的母婴类忠实用户群,红孩子也花了两年的时间打造供应链和系统,团队在这么多年的碰撞中拥有很好的实战力。因此,2011年线上业务实现10亿以上销售并没有太大疑问。这需要感谢前辈创始人的积淀的供应链和母婴行业经验,当然也要感谢职业经理人团队二次创业的努力。在红孩子指标很多,压力很大是事实,这是行业发展要求的结果。不管怎么说,红孩子算是回到电子商务的主流大潮当中。

派代网终评:

2005年刑孔育、李阳、刘强东等等电商人成立了中国B2C电商联盟,而那时候的B2C并不像今日那么火热。卓越刚刚被收购,当当也拿到了一笔千万美金融资,B2C算是火了下来。而到了2006年2007年,最热的电商不是京东商城,而是红孩子。不过,此时的红孩子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公司,因为基本是靠DM销售,虽然有网站,那也只是挂商品,展示商品用的,订单量那也是微乎其微了。2008年后,改变开始了。红孩子的多品类扩张失败,停下来重新整顿供应链和系统,让红孩子慢了下来。接着,不断的又爆出原创始团队成员离开的新闻,红孩子在淡出,而京东商城和凡客一日千里进入主流媒体的眼帘。

卷土重来,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表述,因为红孩子就从未淡出过。从2010年红孩子的15亿的营收来看,入围中国电商TOP10并无疑问,随着红孩子线上业务的发力。红孩子已经成为垂直领域里面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虽然有丽家宝贝、乐友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更加偏向于线下,产品结构有差异。如果说有威胁,那便是京东商城、淘宝、1号店进军母婴市场。红孩子能否保持高速的增长,显然吃老本是不够的。除了徐沛欣,创始人团队已经渐渐淡出,职业经理人能否完全驾驭住红孩子,而与资本方(股东)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吗?

最后,不管怎么说红孩子是除了当当网之外,在垂直领域扎根最深的电商。6年来的精工细作,让红孩子准确的把握这个细分领域的用户,扎实的供应链以及系统。网上零售正在不断的几何增长,每一家都有成长的机会,鉴于此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继续看好红孩子能够继续创造历史?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新浪微博的下一步:或推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
下篇: 合肥热线张建斌:地方门户网站的品牌推广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