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的自我成功营销
0 ihunter 2013/06

凤姐,当然就是那个红得不能再红的网络红人了。

她为什么会红?并非她个人低俗,是因为她在一个猎奇的时代,有了最为匪夷所思的行为——长相太囧,却疯狂追求一个完美的梦。

她为什么要红?当然是为了梦想、为了财富。

她说过:“我想从政或是经商,如果不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推销出去的话,我根本没有可能得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可能慢慢地生活下去。”

抛开征婚闹剧、抛开沸沸扬扬的网络沉渣,我们平心而论,凤姐留下来的实际上是一部奋斗史和创业史。她生于贫困之家,小时候就开始勤工俭学,18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 20岁开始实习,21岁当教师,23岁拿着两年赚的钱去了上海,24岁开始炒作,25岁靠着炒作的名气和炒作赚的钱拿了美国的绿卡……

周立波说,“首先我欣赏凤姐的执着,其次我接受凤姐的自信,如果能把综合评价和个体剥离,我觉得凤姐应该是所有妇女的典范,但是如果在载体和信念有重大冲突时,就变成了怪胎。”

毫无疑问,凤姐是一个有争议的网络红人。但是她的执着、她的自信、她的奋斗精神,她创业人生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这些都毋庸置疑。

她的背影:婀娜中带“殇”……

红透网络之后,凤姐频繁出现公众视野,当然也包括那些利用凤姐造势的选秀活动。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她在沈阳的那次选秀,这是凤姐人生中的一个拐点。下面是她与主持人的一段对话:

主持:你就一个人,没亲友团过来?

凤姐:如果我能找到男朋友并且很快结婚的话,我就有了。

现在的择偶观还是非研究生硕士不嫁?

凤姐:研究生不研究生无所谓了,必须要有财富的。

主持:有听说你可能会被封杀吗?

凤姐:这个我知道,要是封杀我,我就去美国。

主持:你英语好吗?

凤姐:一般,但我可以拿奥巴马说事,我在美国肯定比中国红。

这段对话,透露出三种信息:第一种信息,凤姐的寻爱之梦还没有完成,而且她择偶的标准发生了改变,与以前征婚启事里面的“不求富”相反,“必须要有财富”;第二种信息,凤姐面临被“封杀”;第三种信息,封杀后去美国,而且一如既往地自信,“在美国肯定比在中国红”。

不久后,凤姐果然遭封杀,而她也果然去了美国,留给人们一个婀娜中带殇的背影。这种殇,不仅是凤姐个人的,它更应该是中国网络和传媒的。

据说,凤姐是因为“低俗”而被“封杀”的,实在令人唏嘘和不解。她应该没偷没抢没犯法吧?那么用什么理由封杀她?也许是“潜规则”吧。

凤姐说:“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你今天把我罗玉凤按下去了,明天就有下一个这样的人冒起来。”

有媒体评论说:凤姐“封杀”了,低俗之风整治过后,现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可见,反低俗必须从整个社会文化着手,仅“封”几个“凤姐”,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给人提供了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宽容的佐证!

猎奇或炒作:谁是谁的谁?

红人与媒体,谁在炒作,谁在猎奇,谁利用谁,谁成就了谁,谁又说得清楚?

前不久,凤姐在美国一家中文电视台应聘的消息再次引起轰动和网友热评。你看这照片,显然不是凤姐自己能拍到的,这地方,也不是随便让人拍的。只有一个解释:襄王有梦,神女无意。

而随后凤姐的博言,正好印证了一些“阳谋”:“我要学好英语,这样即使所有华人都不给我生路,至少我可以去美国人那里找工作。今天上午找工作受骗我一下崩溃了。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炒出去了,我的尊严可以践踏,可是我的生命不能践踏。如果我以后再也找不到工作我一个人在纽约怎么办。我说过了,如果钱花光工作找不到,我就去美国中文电视台门口自杀…… ”接着更新微博,凤姐发泄了自己的愤慨:“那个所谓电视台招聘从一开始就是骗局,还假惺惺的怎样怎样,一个小小电视台再怎么炒作也还是垃圾电视台。”

凤姐只是想找个好的工作,而电视台却不厚道,利用她的名气炒作。很明显,在美国,凤姐没有找到作为中国第一网络红人来时的路。

经此之后,江苏卫视的群众演员罗玉凤,迈上了“网络红人凤姐”的道路。如果一定要给她一顶“低俗”的帽子,那就必须记住低俗制造者的名字。要知道,在此之前凤姐不过在上海地铁散发了近万张征婚启事。一个女孩子,放下尊严,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这不仅不低俗,反而有些高尚。

坷坎的网络红人 真实的创富人生

曾经有记者问凤姐怎么看待芙蓉姐姐,凤姐说:“我对她不清楚,也不想和她比较。两个人不能拉到一起比较。” 所谓不八卦就不是媒体,终究还是有人比较出来一个结果:相较而言,凤姐的结婚梦想至少还算是带着一丝向善向美的理想色彩,芙蓉姐姐的自我要求和针砭时弊至少还颇有些高端意味。同样是炒作红人,在阶级内部还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凤姐是经历最坷坎的网络红人。“长的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因为比过往的网络红人丑,所以凤姐承受了更多的谩骂、侮辱甚至人身攻击,乃至封杀。

好在凤姐是自信的,也是坚强的,所以至今还能坚持在路上,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

她生于贫困之家,一家五口人只有不到7厘地,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在重庆老家,凤姐从小到大是个懂事的孩子。对于她如今的表现,家乡人认为“判若两人”,“不能理解,更也不能接受”。凤姐妈妈说:“玉凤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出门,就是喜欢读书。要考试时还经常半夜起来复习。”

她的一个姓马的老师说:“记得罗玉凤家庭条件特别不好,所以入学后就申请了勤工俭学,和其余的7个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和办公室的卫生,每个月可以挣到150块钱。”在马老师印象中,罗玉凤平常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很少,但是很喜欢自己写东西。“很内向,和网上传的完全不像一个人。”

大学毕业后,凤姐去一个山村小学当过老师。黄泗小学原校长——罗玉凤博客日记中提到的杨厚刚如此评价:“玉凤教书、为人都不错。”

凤姐是2008年到上海的。为了找工作,她曾经投出了一万多份简历。从总经理到服务员,几乎各行各业她都试过。罗玉凤认为,从事零售业最适合自己,而她要了解整个零售业的运作状况,就要从基层做起,所以最终她选择在上海一个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不过千余元。凤姐曾经回忆过那时的工作和想法:“在家乐福做收银员,可以安安稳稳地做下去,他们永远不会辞退我,但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不能做一辈子的收银员。但是,不做收银员很难找到好工作,只有通过散发传单我才能把自己推销出去。这个想法我只想了几天,就把传单印好,开始散发了。”

成为红人之后,凤姐有次在广州表达了自己对服装代言的意愿。他说:我对这方面特别了解,而且广州有不少服装公司,我想找点机会。蔡依林、S.H.E。她们可以找服装代言,我想我也可以。我朋友有句话叫做“有大狗说话的地方,也有小狗说话的地方”。蔡依林、S.H.E。她们可以代言一些大的服装品牌,我想我也可以代言一些小的服装品牌。

在美国,经历电视台招聘闹剧后,凤姐再次面临找工作问题。有人建议她去麦当劳刷盘子,每小时可有8块钱收入,但遭到她的拒绝,理由是“我那么有本事怎么可能去刷盘子”。不久,有爆料称凤姐如今在美国的一家洗脚店打工,过着给老外修脚的日子。照片一经流出,网友感叹不已,不过都赞其靠自己双手去生活的做法。对于是否真的在美国做修脚妹,凤姐如此回应,“我学历不高,长相又丑。也就只有给老外修修脚的工作能做。高档的工作我还真做不下。”

其实,凤姐在美国给老外修脚并非新闻。去年底美国《人物》杂志就报道,凤姐已在美国开始了新生活,目前的工作是美甲师,是一份技术含量很高、受人尊敬的工作。

红人也是人 需要宽容

凤姐红了之后,“罗玉凤小组”和“罗玉凤贴吧”相继成立,百度百科也已出现了“罗玉凤”词条,网友的评论和争议似乎从未停歇。

有媒体评论说,凤姐其实傻里透着狡黠,抓准了人们的窥探与取乐心理,壮了自己的声威。而其幕后推手公司深刻洞悉一种时代心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丑角文化娱乐公众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思路,于是凤姐的这种雷人囧语便横空出世。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凤姐是继芙蓉姐姐后又一个成功突围的网络红人。凤姐事件中不乏网络推手的策划,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目前中国网民基数很大,并以年轻人为主,网络中出现的另类言行都会很快被网友发现,进而在论坛或博客中转载,得到很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媒体也会随之进入,对事件做相关报道。不论正面还是负面,最终都会形成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一个网络红人来说,广泛性、感官性以及点击率,是他们走红的关键。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卡酷:你的机器人又出新招了
下篇: 361°丁建通的体育用品金牌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