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DP崇敬”转向“以人为本”
0 ihunter 2010/05

文/梅新育

 已经由往的2003年无疑又是一其中国经济增加实绩显赫的年份,根据《2003年国夷易近经济和社会生长统计公报》,2003年我国海内临盆总值(GDP)为116694亿元,按现行汇率折合1.4万余亿美元,人均GDP首次打破1000美元而到达1090美元。在不少经济学家的模型里,人均GDP1000美元被用作分别红长中国家挣脱“最不发财”状况的分水岭,近20余年来的中国经济增加早已被良多人称为“奇不雅观”,人均GDP首次打破1000美元,无疑标记着这个“奇不雅观”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就在我们为此而欢乐鼓动之时,我们有需要思索:人均GDP打破1000美元之后我们应该干什么?岂非仅仅是进一步提高GDP,或曰“经济增加”?

在常人眼里,年夜概频频看不出“增加”与“生长”两个词有什么区别,但在经济学中,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却年夜不相通。“增加”每每指经济范围的扩张而不触及社会范围,“生长”一词上则附着众多的社会涵义。当我们说到“增加”时,我们起初指的是GNP(国夷易近临盆总值)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每指的是GDP的增加;而当我们说到“生长”时,我们所指的东西还包括收进分派格式、社会保证、教诲、文明、社会治安、生态情况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经济增加是社会生长的基础,但经济增加并不能替代社会生长,偶尔反而年夜概恶化社会生长状况,从而出现“无生长的增加”。偶尔候,社会生长也可以出现在经济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即所谓“无增加的生长”。在美国的封锁之下,古巴经济已经多年增加甚微,但其收进分派格式、文明教诲、社会治安、医疗保证仍旧获得了庞年夜的改进,成为“无增加的生长”的典例。

 第二次世界年夜战之后,世界列国政府遍及承当了促进国夷易近经济增加的责任,年度GDP(20世纪80年代之前较多利用国夷易近临盆总值GNP目标)增加率统计数据频频成为决议政治家政治命运的关键。在一些“以经济培植为中央”的生长中国家,国夷易近和统治团体对经济增加的追逐显得更加狂热。无疑,GDP作为经济、社会生长程度的权衡目标有着简练的下风,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目标更是可操作性一流,在年夜年夜都情况下经济增加也是社会生长的基石,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以来,乃至国际生长经济学界的钻研也出现了舍“生长”而求“增加”的趋势。90年代前期,那时我照旧一个武汉年夜学经济学院的钻研生,这一点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但是,纯真的经济增加毕竟无法涵盖组成人类福利的更多内容。当人们不惜统统片面追求GDP增加时,他们年夜概断送情况、收进分派、社会保证等多方面的人类福利代价,陷进“无生长的增加”。“无生长的增加”固然可以存在于一活期间之内,但在中耐久内肯定难以为继,生态危殆或社会政治危殆将终结那临时的“昌盛”,不论它表面上多么眩目。无论是民主波旁王朝的法国年夜革命,照旧民主巴列维王朝的伊朗伊斯兰革命,都并不是迸发在经济增加窒碍的年代,而是迸发在一个经济增加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国家。

 关于片面追求经济增加的弊端,人们早有认识。20世纪60年代,当东方社会还在恣意享用二战之后的“黄金期间”,当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根据那时的经济昌盛写出了《充裕社会》之类煌煌年夜作时,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已经向公家指出了纯真追求经济增加目标的缺陷:“空气污染、喷鼻香烟广告和救济车辆都纳进了GNP。GNP的计算乃至包括牢狱和门锁,汽油弹、核弹头和IT安定都会IT的坦克车,以及砍伐红杉林木、破坏天然景不雅观的开发项目等等。可是,GNP的计算没有包括儿童的康健、教诲及文娱,也没有思量糊口能否完竣、婚姻能否可靠以及政府官员能否清正廉洁。GNP无法权衡我们的兴趣和勇气,也无法权衡我们的伶俐和学问,更无法权衡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实。总之,GNP可以权衡良多东西,可是惟独无法权衡美好的东西。” 但是,当我们举国如痴似醉追逐经济增加的时候,类似的声响被我们置诸脑后,一些学者和中央政府官员们动辄祭出那位已逝白叟所说的“生长是硬原理”,殊不知他们的所作所为理想上已经变成了“增加是硬原理”,我们的社会组成了几近走火进魔的“GDP崇敬”,以致于“破窗效应”之说居然在1998年洪灾肆虐之时颇有市场,更不用说某些中央毕竟上年夜行其道的“断送一代少女以生长经济”论调了。中国是20年来经济增加实绩最精良的生长中国家,惟其如斯,“无生长的增加”恶果尤其令人触目惊心。分外是现行党政官员考察轨制理想上近乎“GDP一票反对制”,招致政府职能歪曲,本答应担的社会大众职能“缺位”与经济培植投资方面的“越位”并存,招致中国经济增加与社会生长重要失落衡:

 一方面,2003年中国经济的高增加很年夜程度上是拜托投资动员的,而投资IT带有相称浓重的“政治周期”颜色:2002年底至2003年末,尽年夜年夜都中央政府更换了向导人,经济增加业绩显赫地区的向导人年夜都获得了晋升。新任地方向导遍及感到经济增加压力年夜,为了加速当地区经济增加,不谋而合都将义务重心放到牢固资产投资项目上,一次性收取50~70年土地出让金的现行土地管理轨制则为一大批“政绩工程”、“笼统工程”供给了财力支撑,经济糊口的部分过热危害、土地开发面积失落控、部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害、部分地区的金融危害,都由此而来。

 另一方面,革新开放前的中国在满意“根基需要”方面的成绩曾被国际社会视为生长中国家的范例,但是,近20年来,为了筹措投资资金,良多中央政府淘汰乃至调用对社会公益奇不雅观的投进,招致良多社会公益奇不雅观、社会保证搜集不但没有跟着国家经济气力增强而获得强化,反而慢慢削弱乃至崩溃。正本笼盖几乎全部乡村生齿的乡村互助医疗系统现在笼盖生齿缺乏10百分,政府医疗卫生本钱会合在年夜都会、年夜病院,便是一个典范范例。在世界卫生构造《2000年医疗卫生效力陈说》中的医疗卫生本钱分派合理指数排行榜上,中国在全部191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88位,是最不平正的国家之一, 其结果在2003年的非典危殆中显露无遗。令人震惊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中央官仍旧以“革新”为名将辖区内的大众医疗系统全部公有化;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活动居然在有影响的媒体上赢得了“铁腕革新”的“隽誉”!

 社会生长的第二年夜隐忧是教诲。从社会合理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诲是糊口的通畅证”——在向团结国教科文构造提交的陈说中,21世纪教诲生长委员会作了如许一个活泼而又切当的比方;但因为过分市场化,中国义务教诲系统却被一些学者反攻为“中国最年夜的假话”,国家生长和革新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现,教诲乱免费题目已一连3年成为全国价钱歌颂头号抢手;屡次发作的高校门生、门生家长因无力承当膏火而自杀的事变,更令全社会为之震惊。并且,从培养人力本钱、促进经济社会片面生长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在的教诲过分器重学历教诲,社会最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却呈衰退之势,致使缺乏合格蓝领技工已经成为故障中国良多行业进一步生长的瓶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诲方面的题目倘使不能尽快获得改正,不但影响往后数年的经济、社会生长,并且将贻祸子孙。

 社会生长的第三年夜隐忧是收进分派失落衡。革新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经从全世界收进分派最匀称的国家演变成全世界收进分派最不匀称的国家之一。革新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夷易近总体收进的基础系数只要0.25,20世纪90年代初方才跨越0.3,现在已经跨越0.45。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公布的《首次中国都会居夷易近家庭财产盘问拜访陈说》,中国都会居夷易近金融资产高度会合于高收进家庭,户均储备最多的20百分的家庭据有全部都会居夷易近64.8百分的人夷易近币储备、89.1百分的外币储备,最低层的20百分家庭只拥有1.2百分的人夷易近币储备、0.2百分的外币储备。 尽不夸张地说,中国收进分派不匀称程度允在迫近社会接受本领的极限。收进分派失落衡,一方面招致海内消耗需求难以启动,恶化了储备、投资与消耗失落衡状况;另一方面,因为高收进群体中良多人收出去源不合法,收进分派失落衡史无前例地加深了不合社会阶级之间的裂缝,蕴躲着激发社会危殆的危害。也恰是因为高收进群体中良多人收出去源不合法,我邦本钱外逃范围居高不下。

至于近20年来中国生态情况蒙受的破坏与退步,更是世人有目共睹,以致于有人化用杜甫诗句发出了“国在江山破”的浩叹。如果履行“绿色GDP”核算,将情况、本钱的恶化纳进计算,中国的GDP的理想增加率要淘汰两三个百分点。

 《诗经·年夜雅·荡》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列国经济社会生长的长河中,我们已经见到太多的“昌盛”到头来被证明不外是好景不常。我们必需充沛认识到,在中国经济增加的精良态势中所蕴躲的危殆,窜改经济社会生长的指导思惟,势在必行。可喜的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经由历程《中共中央关于完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体例若干题目的决议》,明白提出要“统筹城乡生长、统筹区域生长、统筹经济社会生长、统筹人与天然IT生长、统筹海内生长和对外开放”,“对峙以人为本,树立片面、和谐、可继续的生长不雅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片面生长。”表明新一代向导团体已经认识到了窜改经济社会生长指导思惟的需要性,2003年以来政府的诸多步伐更让人实在感遭到了国家经济政策取向的窜改,相信我们还将看到进一步的更多的步伐。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开家“胡乱”运营市肆若何
下篇: 《苏东坡创业记》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