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营销的六大误区
0 ihunter 2011/12
精细化营销是一种战略,是整个系统工程的“精细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个新的词语--精细化营销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各个领域的厂商所采用,精细化营销也由此成为未来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精细化营销从概念上讲,应该是厂商恰当而贴切地对自己的市场进行细分,并采取精耕细作式的营销操作方式,将自己的市场做深做透,进而获得预期效益。

  许多厂商在尝试精细化营销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但是,也有一些厂商陷入了精细化营销的误区,结果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我们的厂商朋友要想通过精细化营销实现自己预定目标,就必须避免陷入精细化营销的误区。  

  误区一: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  

  许多厂商想当然的认定“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这在本土企业和代理商群体中表现非常明显。

  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欣然”接受“精细化营销”的理念,随即大力加强在细节方面的功夫,将细节营销做到深处。比如,他们会制定非常严格且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下面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培训,在卖场生动化陈列方面做到极致。这些细节方面的努力,往往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厂商的销量,也因此“增强”了厂商对“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的认可。

  但是,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精细化营销确实需要厂商在细节方面多下功夫,但精细化营销的内涵远远超过细节营销所能包括的内容。细节营销只是精细化营销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内容。厂商通过细节营销,可以在短期内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获取更多的效益;但从中长期来看,竞争对手同样可以仿效、乃至超过他们的细节营销,厂商原有的比较优势将荡然无存。

  南方某城市商业银行为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决定采取“精细化营销”策略;具体表现在实际中,就是提倡“人性化服务”,在细节营销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在银行大厅内准备更多更舒适的桌椅、沙发,免费提供一次性纸杯和饮用水,赠送小礼品给那些排长队的顾客,等等。这些做法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但随后由于竞争对手仿效、自身准备不足、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原因被迫中断。这个案例从侧面验证了:精细化营销绝不仅仅是细节营销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战略考虑!  

  误区二:精细化营销=细分市场营销  

  对于熟读营销理论的人来说,精细化营销实在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就是“细分市场营销”。事实上,精细化营销并不等于细分市场营销!

  从精细化营销的定义来说,精细化营销包括细分市场营销,但不限于细分市场;细分市场仅仅是精细化营销的第一步。

  这是广东某空调企业的“精细化营销”简要方案:全国分为东北、华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7大片区;根据企业现况和各片区市场容量,企业决定重点支持华南(A类片区)、华东和西南(B类片区),对于华北、华中、西北和东北(C类片区)则给予一般支持;同时,企业在这7大片区中,挑选出68个重点城市进行重点支持,优惠政策和大量的市场支持、媒体投放均选择在这68个重点城市……

  乍一看,这个企业采取的是“精细化营销”;实际上却是“细分市场营销”。我们不能否认,企业的这种“细分市场”的策略是非常正确而且有效的;但是,“细分市场营销”绝不能替代“精细化营销”。后来的年终总结也证明了这一点。  

  误区三:精细化营销是某一环节的“精细化营销”  

  这是一位从事外资品牌内衣销售的朋友告诉我的故事。2002年,他们公司在全国开展“精细化营销”,他所在的石家庄是一个重点“试验城市”。为了将精细化营销落到实处,公司总部、石家庄办事处作了充分准备,预先细分了重点区域市场,对所有业务员和促销员都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培训,卖场形象也焕然一新,媒体投放、市场支持全部到位,应该说“万事俱备”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次准备极其充分的活动,最终却以黯然收场,原因很简单:物流运输出了问题,石家庄市场“有市无货”;等到货物运来,销售高峰期也过了。经此一战,石家庄市场从重点“试验城市”变成一般中心城市。

  这样的例子在精细化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为什么这些厂商运作精细化营销会失败呢?因为他们把精细化营销当成了某一环节的“精细化”营销,或者是多个环节“精细化”营销的简单相加,而不是把精细化营销当成一个“系统工程”的精细化营销来看待。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营销,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了整个销售的过程,而且还包括了与之相关的财务、物流、后勤、服务、传播等多个环节;精细化营销,就是整个环节的“精细化”营销。这是每个从事精细化营销的厂商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  

[12]下一页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100年润发“秀才式”营销有润无力
下篇: 深度分销与渠道变革中的七大症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