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八个字”要诀
企业是一个大写的“人”,其经营要素与人的匹配组成物流、财流、信息流和人的活动流“四大资源”动态情景;它渗透于企业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中;增值与否正是检验“企业人”的功能状态和持续生产动力。
但制造型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却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种效果。如何才能找准和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不仅仅是及时及至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逐一解决。更要提升到一个高度。笔者(佟天佑)认为怎样做到“预防为主,动态控制”才是关键。 从现场分析的角度,比如,生产订单产量尾数问题,尤其是产品线较宽时,品种规格较多,批量不大的企业,虽然在做计划时,会考虑损耗的问题,但要是实际通过的生产工序越多,不配套的产品就更多,这样批次订单所造成的在制品尾数就越多。毫无疑问这是过程管理出了问题。又比如,品质问题,不断的重复出现,其直接结果是不但扣减员工的工资,还要承担更换材料或是造成返工的损失。 笔者在顾问实践中发现:品质问题中有85%左右来自管理制度不完善与运行不良,而且都几乎出现在管理者执行与控制过程上;15%左右才是岗位(员工)操作等问题。这是重复出现的问题。 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可见,能成为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笔者(佟天佑)归纳出生产(现场)管理“八个字”要诀:预防为主,动态控制(比较ISO质量体系的中心思想:“想到要做到,做到要做得更好”要超前)。其解读和运用就是事前考虑周到,把每个阶段结果进行评价;把存在或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的良方,然后在过程每个环节、细节上及时及至地进行纠偏,进而保证最终的结果在预期和可控范围内,这才是有效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所在。
上篇:
报检员:禁止进境物
下篇:
金融危机下物流企业如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