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战略转型将成两会“标本”
0 ihunter 2010/04
在今年两会,有关“产业升级”话题的讨论,已如火如荼。在目前已公布的,包括李书福、王凤英、左延安等代表或委员的提案或议案中,“产业升级”都是核心内容或关键词。其核心要义就是,通过品质提升和结构转变,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品牌。并把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 但首先意识到,并亲身实践“产业升级”理念的,是三年前的吉利汽车。 2007年5月,吉利汽车第一次提出了“战略转型”的口号(可以理解为企业微观层面的“产业升级”)。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不过包括笔者在内,当时都对此提出了强烈质疑,必定吉利的技术研发有限,战略转型无异于让吉利自废武功。而且在企业内部,也面临了不少阻力。甚至在2008年的市场销量中,也未取得很明显的市场成绩,销量为22万辆,对比2007年21万辆,增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整体上,吉利的战略转型,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的推进。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用高附加值的“新三样”产品(远景、金刚、自由舰)替代低附加值的“老三样”产品(豪情、美日、优利欧);2008年底,对战略升级进行了再次升级,提出多品牌战略。2009年初的上海车展,正式亮相了包括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等3大产品在内的22款实车。 就在过去的2009年,吉利汽车实现33万辆的销售,同比增长48%;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等的良好业绩。并基于此,制定了2010年40万辆的销量目标。 虽然有阶段性的调整,但吉利的战略转型,不仅为自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整合车市也形成了“蝴蝶效应”。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俞凌琳报道,目前奇瑞平均单一车型销量过低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奇瑞这两年推出的车型很多,但销售量仍然主要由QQ、旗云等改款车型为主,而近来推出的新车,都还没有形成销售主力军。和销售规模相比,奇瑞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盈利问题。于是,2010年,将成为奇瑞汽车的 “精耕战略年”。 同样,长城汽车也逐步把战略重点逐步转向品质升级方面。2010年初期,长城汽车携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英国VCA认证机构、SGS认证机构等权威机构,联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汽车报等超20家核心媒体,共同举办“长城汽车‘欧洲品质’大揭密行动”。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并发布“中国汽车品质倡议书”,倡导中国汽车安全、环保、健康的品质主张。 之所以广大本土对“战略转型”越来越情有独钟,必定除吉利外,包括奇瑞、长城、比亚迪等,同样面临着由于低技术含量带来的低附加值的困境。  吉利“战略转型”的示范效益还在进一步显现,目前,包括奇瑞、长城在内的众多本土车型,都将通过战略转型,提升提升,提升品质,提升附加值,作为企业的战略重点。 把大家的问题集聚一起,就是一个产业的问题。微观上是“战略转型”,整个宏观上,就是“产业升级”。 也正因为众多企业对自身战略转型的高度关注,使得今年的两会,“产业升级”成了汽车领域,各个代表和委员,竞相关注的重点。走在战略转型前列的吉利,也自然成了本届两会汽车领域的一个“标本”。 如能引起普遍的关注,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必将被提升到日后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相信,这是包括李书福、王凤英、左延安等每一个本土造车人梦寐以求的。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应收账款不良的内在因素
下篇: 广告“被伏击”,万虹学习电脑如何突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