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行业服务认知
0 ihunter 2013/06

1. 送洗衣物出了问题是否都是干洗店的责任

洗衣质量受织物面料、服装制作、实际穿用等诸多团素制约,由于被洗衣物材质与组合成份,缝制方式与材料搭配,穿着的环境、习惯与时间,还有已洗过的次数、方式、温度、溶剂成份等,均可影响洗涤效果,而且很多是隐性的弊病在洗后才显露。再加上洗涤标识误导而出现的问题,都在洗整这个环节暴露出来。因此,出了问题要客观分析洗涤质量的原因与责任,是洗涤不当造成的应及时主动理赔,属面料服装问题应协助消费者索赔,系洗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应当耐心劝说消费者谅解。

2. 送洗衣物取回是否应同刚买来时一样

这是不太可能的。有的顾客取回衣物时往往会感到“买来不久,没穿几次,怎么洗后变得旧了”,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衣服每穿洗一次必然要比前次的成色差一点。因为洗衣是加工服务,一件新衣从售出到报废是不断“穿用一沾污一洗涤”,“再穿用一再沾污一再洗涤”的循环,是个渐趋陈旧、渐经磨损的动态过程,所以,衣物每次洗后颜色稍褪点、稍显旧一点,这也是自然现象,不能同新的去比。当然,如果洗后明显褪色那就不对了。

3. 任何污渍是否都能去掉

实际上有些顽渍是去不掉的,尤其是在家中经自己处理过而未去除的污渍,再拿到干洗店就会更难处理,因为在家中不科学地去渍方式可能导致变化或黄斑(顽渍)。因此,干洗店收件时应事先说明,衣物上的污渍不是百分之百能去掉的。

4. 无论什么衣物,干洗店是否都应洗得使顾客满意

洗得不满意会受顾客责备。一般而言,普通衣物对正规干洗店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达到洗涤效果。但干洗店不是万能的,要具体分析,一是有些特殊面料的高档衣物不易洗、难度大;二是如果自己洗过且洗不好再拿到干洗店就会更难处理;另外,含有高新科技的纺织材料日新月异,服装款式层出不穷,还有的由多种面料形成组合,多种纤维混纺交织,这种面料新颖化、复杂化,服装高档化、时尚化的趋势,都给洗涤带来了新难度,限于技术设备条件,都要洗得让消费者百分之百满意是有一定难度的。干洗店在接收送冼衣物时应认真负责地告诉顾客宜普洗还是精洗及洗后效果,若无把握达到消费者预期要求则可婉言谢绝。

5. 干洗是否一定比水洗好

有的顾客送洗衣物往往要求“干洗”,甚至埋怨“为什么不给我干洗”。其实干洗水洗各有千秋,是用不同介质的两种洗涤方式,主要由被洗衣物的面料及组合成份差异所决定。水洗是用水加洗涤剂来洗,干洗的介质不是水,而是四氯乙烯、石油等,都要通过机械力、溶解、时间、程序等因素来完成洗涤。有了干洗溶剂与干洗设备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使某些面料的衣物水洗后出现缩水、褪色、变形的问题简单化,但有些化纤面料(如氨纶)就不能干洗。采取何种洗涤方式,是应洗涤技术要求而选择洗涤方式。

6. 石油干洗与四氯乙烯如何区别

目前洗衣市场的主力干洗溶剂是四氯乙烯与石油溶剂,其功能不同,各有特色,要看服装质地而选择。就溶剂本身,前者化学成份比后者对环保与健康影响要大些,但两者洗涤基本上不存在谁比谁更环保的问题,关键看是否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封闭干洗设备。不论何种化学溶剂,凡使用第五代全封闭二次回收干洗机,则符合环保、健康要求,倘若使用开启式四氯乙烯的干洗设备则不环保,所以不能离开干洗设备单独拿化学溶剂来衡量是否环保,不同的面料要不同的要求,更不要贬低对方,要各显其能,互相促进。

7. 洗衣是否很简单,而且谁都会

这是有的洗衣企业老板或个体小店经营者的误会。有人积累了一点资金,认为开干洗店简单,风险小,有的两夫妻找间店铺,买台洗衣机,添个烫台就开起了干洗店。不错,洗衣是服务行业,相对收入稳定,但认为“洗衣简单,谁都会”,不要高科技,不用上岗培训,这是十分片面的。千百年来,人们大多都在家中洗衣服,那是一般意义上的洗衣,而今,到后工业时代,洗衣走上社会化,成了一个行业,其科技含量与内涵都不一样了,面料的多样化给洗涤业带来了难度。不仅要求洗得干净卫生,而且要洗出健康、洗出美观,达到“除尘、消毒、灭菌”、“挺括、轮廓、保养”之目的,恢复再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为此,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针对不同面料服装,准确把握溶剂浓度、洗涤温度、机械力度,按工艺流程规范操作,还要能对各种高难度的特殊面料、高档衣物有效处理。这其中就涉及纺织、机械、化学、电子、美学等知识,应该说,洗涤业是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行业,应属技术性工种。所以,开好一家干洗店,不好好参加培训,不练就过硬技术是不行的。时下,一些干洗店洗涤事故频出,使消费者失去信任,就是这种误区导致的后果。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起步小公司别搞 Fat Startup
下篇: 美国人自己都嫌弃的肯德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