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夷易近在将来7年内年夜概颗粒无收
0 ihunter 2010/05

股夷易近在将来7年内年夜概颗粒无收

艾葳 于 2008年1月16日

首先,这篇文章毫无讨论股价趋势的意图,而仅从代价的角度思量。

至于为何是7年,而不是5年照旧10年,这个并不是这里所要讨论的重点。

所谓"颗粒无收",并非指每一个投资者一般,而是从团体角度思量,也不是指任何一个个股,而是从团体股市角度思量。我想从"纯理想"和"中国股市团体"的角度往探讨这一题目。

那么,为何说从代价角度思量,将来7年内年夜概将颗粒无收呢?这重要基于如许一种假定,那便是:

假定(1):股市合理报答预期为10%/年;

假定(2):股价相对真实内涵代价匀称存在100%的高估;

而为什么说是高估100%(合理内涵代价为股价的50%),而不是50%或是200%?没有什么详细的来由,我也不年夜概真的往计算每一个公司的合理估值,然落伍行统计,生怕这无论若何也是做不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思量,如果我们假定港股现在的股价是合理的(固然这个一定也不理想),而A股相对H而言遍及凌驾100%(理想情况年夜概还要重要)。

大概,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往思量,如果投资者用合理估值的2倍的价钱买进并计划耐久持有,那么结论上也是与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符合。

也便是,如果是在上述假定前提的前提下,耐久持有这些被高估恰恰为1倍的公司,意味着出现如下情况:

第一阶段:7年时候,每年收益率为"零";

第二阶段:从第8个年度开始,每年完成10%的收益率,并继续。

因此说,如果是在高估的时候买进并耐久持有一个公司是极度危险的,年夜概必需做好,很长一段时候颗粒无收的心理准备,更况且随时年夜概会面临"账面财产"连忙缩水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要讨论这一题目呢?

(1)首先,牢记这一讨论与现在市场走势毫无相干,我也偶尔往忖测股价走势,那是神学层面的事变;

(2)刚看到一份陈说,好像中国股夷易近有70%来自中低收进人群,年夜概年夜都人群的危害承当本领是相称薄弱的;

(3)经历过2006年和2007年,不少投资者有年夜概仅仅因为听说"耐久投资很赢利"而试图举行"耐久投资",但我想并非全部投资者掌握了"耐久投资"的完整内容,大概仅仅因为了解了其中的片面内容而加进到"耐久持有"的步队当中。这一人群年夜概会比地道波段操作者接受更多的危害;

(4)记得"穷爸爸、富爸爸"已经流行的时候,有不少美国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窜改了资产设置装备摆设战略,功效其中有不少人因此而丧失落沉重(详细内容我就不往证明了)。不论"穷爸爸、富爸爸"也好照旧巴菲特或彼得林奇的投资履历也好,照旧"耐久投资"理念,这些都只能在需要连结一定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本领建立,尽非"任意买进精良公司,并且无量期持有"如许;

(5)市场中全部介入者的长处,不年夜概连结完全同等性,缺乏"自力思索"为基础的任何投资活动都有年夜概给本身带来无量危害。首先,你和我的长处就一定不合;

(6)回纳法在了解事物方面确实有不小的用途,但精晓回纳法的鸡有年夜概末了成为主人的盘西餐(每一次主人出现,就会多出一堆谷物,于是主人出现鸡就出门接待,末了一次,主人出现了,但这一次谷子没有出现,鸡成为了主人的盘西餐);

(7)说话的完整性表现在特有的情况,以及需要将交换各方所组成的遍及特征作为基础,阅读任何一篇文章,分开这些前置前提,就有年夜概出现较年夜偏向 "从管理层角度思量:如果然的希看让年夜都通俗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增加带来的收益,那么必需以物有所值的价钱将这些资产出售给通俗投资者。从通俗投资者角度思量:如果希看共享中国经济增加带来的收益,那么必需以物有所值的价钱购买这些资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看成投资根据。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准确的判定,得益与树杈西席的指导
下篇: 出离气愤!莫明其妙被冒名办理三张中信声誉卡!

相关主题